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法院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全力打好审执加速、为企纾困、协同治理、法企共建“四张名片”,帮助企业纾痛点、解难点、消盲点、通堵点,努力用司法温情与智慧助力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今年一季度,在全省法院、全市法院重点考核和营商环境考核共20余项指标中,谯城法院11项指标位居全省基层法院第
第一方阵。
一方。
一、审执加速度 瞄准痛点出硬招
从执行立案到案款执行到位,仅用4个工作日。
3月26日,谯城法院执行法官通过网络查询加线下核查的方式,高效快速地将230余万元执行款执行到位,顺利执结一起商品房委托代理销售合同纠纷案件,助力企业正常运行。
谯城区人民法院办案法官为申请人办理领款事宜
2021年,申请执行人安徽某房地产营销策划公司与被执行人亳州某置业公司达成营销协议,但后期亳州某置业公司仅支付安徽某房地
产营销策划公司部分佣金,申请人安徽某房地产营销策划公司催要未果,向法院提起诉讼,经法院审理查明事实后,判令亳州某置业公司在规定期限内支付安徽某房地产营销策划公司佣金230余万元。
判决生效后,被执行人公司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3月21日,安徽某房地产营销策划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法官立即对被执行人公司送达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法律文书,并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公司名下财产进行查询,经反馈,被执行人公司名下账户开设比较多,且余额较大,但多数是保证金账户或资金监管账户。3月24日,执行法官为核查该公司名下账户属性,到银行对账户进行一一甄别,最终发现一笔可供执行的银行存款,随即进行扣划,至此执行款已全部执行到位。3月26日,执行法官加班加点通知安徽某房地产营销策划公司办理结案及领款事宜,该案成功执结。
谯城法院着力提升破产案件审理质效,去年结案周期同比缩短262。82天,居全市法院第一、全省法院前列。审理涉建设工程纠纷案件590件25。63亿余元,成功调解某建筑公司、某房地产公司互诉案,释放查封资金9320万元。依法妥善处理某大型企业涉诉案,助力企业成功融资1亿余元,为上下游多个关联企业寻得生机。助推谯城中医药之都核心区建设,审理涉中药材买卖合同纠纷案件587件9716。8万元。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依法审结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1283件3。18亿元。
谯城法院强力推进涉企案件立、审、执程序规范高效运转,进一步提升办案质效,全流程为涉企案件“开绿灯”。去年12月份至今年3月底,在“互联网+”营商环境监测数据考核中,谯城法院商事案件生效裁判服判息诉率、首次执行实际到位率、商事案件一年半以上长期未结案件数、破产案件结案率、破产案件结案数共5项指标位居全省基层法院第一方阵,4项指标位居全市基层法院第一位。
二、危机到生机 助企纾困解难点
2021年,受疫情影响,我市某企业资金链断裂,继而引发多宗诉讼进入强制执行程序,执行标的超过千万元。因企业资不抵债,亳州中院依据债权人的申请受理该公司破产清算申请,并交由区法院审理。
面对破产局面,该公司虽然是破产申请人,但公司法人仍心有不甘:“我们有技术、有人才、有资源,企业发展也有未来,怎么就不能试着给企业寻求一条生存之道?”
想要救活企业,路在何方,如何破局?
办案法官通过对该企业的实地调查,深入对企业的成立背景、经营状况、负债原因、市场价值进行深入调研。经过深入调查、全面评估、科学研判,合议庭果断决定:调整审判思路,引导债务人申请破产和解。
办案人员立即采取行动,约谈破产企业法人和部分债权人,对企业面临困境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对企业发展前景合理预测,对破产和解制度对于债权人利益保护的重大作用详细释明,逐渐消除大家对破产程序的抵触情绪。
最终,在区法院的多方协调沟通下,该案由破产清算转为破产和解。“从破产清算到破产和解,让企业得以重生,我们努力在五年内打个翻身仗。”企业的死而复生让股东恢复了信心。
“我们坚持一企一策,寻求维护多元利益的最优解。”谯城区人民法院经开区法庭庭长邢丽侠介绍,办理涉企案件不能一刀切,需要因企施策,通过分段履行、债务宽限或减免、解封、信用修复等为危困企业精准“开方配药”,避免有挽救价值的企业因暂时的困境被宣判“死刑”。
区法院在涉企案件执行中不断强化平等保护、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充分运用分期履行、网络查控、执行和解等举措,妥善处理涉企案件,激活企业内生动力,力争实现多方共赢,坚决杜绝“办了一个案子,垮了一个企业”。
亳州某公司为招商引资项目,因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等案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区法院坚持善意文明执行,改变思路、多方协调,巧用“活水养鱼”,与不动产登记中心等多个部门沟通协调,通过灵活有效的执行处置方式,依法依规将标的物单独进行司法拍卖,既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最大限度地挽回了债权人的损失。
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秋菊介绍,该院积极推进“执转破”工作,将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相互融合,将执行的强制功能和破产审判的清算、重整功能优势叠加、充分释放,将“单向转化,前后衔接”转变为“双向互促,一体推进”,通过“以破促执”“以执助破”,更好地实现市场主体“挽救”和涉企案件“出清”。
三、独奏到合奏 协同治理消盲点
“欠款全部还清了,感谢调解员从中说和,让企业有了喘息的机会,帮我们渡过难关。”近日,当事人候某某将最后一笔欠款还清后,向区法院“大药行”调解室金牌调解员刘朝霞致谢。
候某某是亳州人,常年在外地经营一家药企,2021年,他向在亳州经营中药材生意的张某某购买一批丹参,欠20余万元货款未付清,张某某多次催要无果,起诉至法院。
刘朝霞受区法院委派,对该涉药买卖合同纠纷进行调解。“通过调查和沟通,了解到候某某的企业确实在资金周转方面遇到一些麻烦,一次性付清欠款比较困难。”刘朝霞多次跟双方沟通,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所欠货款分4次还清。
“大药行”调解室调解员正在调解纠纷
近年来,亳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中医药产业规模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涉及药商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数量不但增长较快,而且一起案件往往牵涉到多户药商,成为影响市场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隐患。
针对这种情况,区法院于2020年4月成立了“大药行”调解室,推动涉药纠纷调解工作专业化、高效化。调解员通过普法宣传,在交易前对药商进行预警提醒,在交易中确保流程规范,对交易后出现的纠纷依法调解。
截至目前,“大药行”调解室共调解成功300余起纠纷,涉案标的达1。2亿元,为药商提供咨询1200余人次。此外,区法院还成立了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保险行业协会调解中心、驻民营企业家商会调解办公室等,化解了一大批涉企纠纷。
“办理涉企案件,一方面必须立案、调解、审理、执行各环节全链条联动,减少环节、缩短时间。另一方面,要善于借力,有效整合解纷资源,构建多元解纷模式,共同提升涉企纠纷处理实效。”区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院坚持调判结合,能调则调、当判则判,在提升审判质效的同时,运用调解、和解、协调等各种“柔性”司法手段化解纠纷。今年一季度,区法院诉前调解成功率达88。07%,居全市基层法院第一位。
四、“端菜”到点菜 法企共建通堵点
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说了算。
“法院结合企业近几年涉诉情况开出‘体检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对策都很有针对性,用心、用情、用力,为你们点赞!”亳州一家企业对区法院探索企业法治体检报告机制连连称赞。
“要进一步严格履行审慎审查义务,做好放贷前后监督管理工作”“尽快完善电子银行网络贷款系统,做好电子证据抓取工作”……区法院在案件审理中发现,涉金融案件呈现悄然攀升态势。通过调研,向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和金融企业发送《司法建议书》,提出建议和提醒。
区法院根据辖区产业规划及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重点企业风险信息及司法需求,通过司法大数据评估,结合典型案例,通过制定“体检报告”、发送《司法建议书》、送法进企业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法律风险预警、预测、预防,对近年来企业涉诉情况“一对一”把脉问诊、开出“药方”。
“服务营商环境,不能自说自话,企业的切身感受是关键。”刘秋菊介绍,区法院推出一系列实质化法企共建举措,变“法院端菜”为“企业点菜”,构建服务企业“线下+线上”双轨模式。
去年以来,谯城法院干警深入企业走访交流20余场次,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发送司法建议书近10份,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先机。
“人民法院服务保障营商环境建设,要坚持问需于企,杜绝‘口头营商’‘口号助企’,要为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指导,以法院的‘暖服务’,温养出企业蓬勃发展的‘热环境’,让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相关措施落地转化为惠企便民的实效,用心用情用力提升市场主体的司法获得感和认同感。”谯城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韦潇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