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高院召开全省法院诉源治理工作推进会,发布安徽法院重点领域民商事纠纷司法确认案例。谯城法院一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司法确认案例入选并通过相关平台向代表委员通报。
基本案情: 2018年12月,安徽省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某银行开发区支行签订了流动资金借款合同,合同约定某银行开发区支行向安徽省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可循环使用额度为人民币300万元的贷款。某银行开发区支行向安徽省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足额发放贷款后,该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期限归还借款本金及利息,某银行开发区支行起诉至法院。 接到案件后,谯城法院金融调解室调解员立即与双方当事人沟通,询问是否有调解意向。某银行开发区支行表示其证据充足,且本案金额较大,要求法院冻结该公司账户、尽快判决以便后续申请执行。调解员联系到安徽省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询问该公司的经营状况是否正常、逾期还款的理由,该公司法定代表人表示,因资金周转暂时出现问题,出现逾期还款情况,后续业务正常,可以按时还款。调解员及时对接企业协会询问安徽省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状况,后得知安徽省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状况尚可。为避免安徽省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因该案件出现经营僵局,调解员再次做某银行开发区支行的工作,希望其能换位思考、考虑到民营企业经营的困境及风险。经调解员多次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安徽省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分期两年偿还借款,双方当事人当场签字并申请司法确认。
典型意义: 本案系民营企业因生产经营向银行机构融资借款而产生的金融借款纠纷,案涉标的额较大,能否合理解决纠纷关系到民营企业生存发展。传统的先冻结账户后“一判了之”的处理方式,使企业丧失了履行债务及正常生产经营的机会,造成恶性循环。在处理此类纠纷时,谯城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加强对矛盾纠纷的分析研判,采取积极沟通、实地走访、多方联动等方式搭平台、建机制、抓实效,重点推进类型化调解,推动构建“调解在前、诉讼断后”分层递进多元解纷模式。根据行业情况,对接行业协会,成立涉金融借贷案件的金融调解工作室,依托在线调解平台,助推涉企纠纷解决的合理化、柔性化、彻底化。同时联系金融业行业机构及企业协会,让企业协会与金融业行业机构双方及时对接沟通,由企业协会向金融机构反馈案涉企业经营状况,对经营状况良好、仅暂时性资金周转的企业及时予以帮助解决,并由金融业行业机构与银行方沟通,对上述案涉企业尽量采取调解方式处理,防止案涉企业出现因案破产的情况,真正做到“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营商环境。” 谯城区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诉源治理,做实“抓前端、治未病”。充分发挥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搭平台、建机制、强队伍,加强对矛盾纠纷的分析研判,重点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工作,着力提升诉源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