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主要工作
2022年以来,县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和县政府、县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五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忠实履行职责,全力为凤阳改革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司法保障。
1、全年受理各类案件15677件,位居全市法院第1位,结案14472件,结案率92.31%
2、建成省内一流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全市法院诉讼一站式建设暨诉源治理工作推进会在凤阳召开
3、在全省首创3项机制推进公证参与执行司法辅助事务,被省高院向全省法院推介
4、人民群众满意度提升至全省第31位、全市第3位
5、被省高院评为执行攻坚优化营商环境之夏季行动先进集体
6、荣获全省法院代表联络工作先进集体、“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先进集体”
一、发挥审判职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依法惩治刑事犯罪
保持对犯罪的高压震慑态势,受理刑事案件377件,审结315件
1、审结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犯罪案件81件112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案件89件162人
2、审结危害公共犯罪案件68件71人,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6件27人
3、审结职务犯罪案件8件8人,院长主审吴某某贪污、受贿案
4、环境资源犯罪案件5件24人,让68件文物“物归”县文物管理部门
妥善调判民商纠纷
受理民商事案件7103件,审结6662件
1、与县城乡建设局共建诉前调解平台,化解物业合同纠纷596件
2、与人社部门配合,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审结案件202件,为群众依法追回报酬75.18万元
3、基层人民法庭共受理案件2147件,审结2001件。
多维化解行政争议
受理行政案件84件,审结69件,审查非诉行政案件25件。
1、共建行政争议多元化解机制,以协调和解、撤诉方式审结行政处罚等诉讼案件13件
2、首次印发行政案件司法审查白皮书
3、建立常态化沟通会商机制,参加会议25余次,提出建议100余条,行政机关胜诉率同比上升75.3%
4、推进行政“一把手”出庭应诉,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
全力破解执行难题
受理执行案件6988件,结案6434件,执行到位金额1.7亿余元。
1、常态化开展“中都利剑”执行行动,院长带队执行,受到全省通报表扬
2、跨辖区1件涉军案件执行完毕,执结本辖区外4件涉党政机关案件,助力滁州市涉军、涉党政机关案件清零
3、创建“执行+公证”工作平台,在全省首创终本案件回访机制,回访案件2586件
4、建立“执行110”机制,制定《执行工作36计》
5、受邀与人民法院报等联合开展抖音执行直播、“小扎说执行”、“6·18”网络司法拍卖等活动
二、围绕人民满意,强化司法便民惠民
提升诉讼服务水平
建全省领先、功能齐全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中心,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质效评估得分96分,并列全市法院第一
1、设立速裁团队,办理案件3618件,平均办案周期缩短17.69天
2、出台人员定岗定责、流程管理制度,组建审判辅助事务中心
3、网上立案2736件,网上开庭614次,在线调解101件,跨域立案24件
4、应用诉讼费“001”系统,采用微信、支付宝等方式收退费,配备自动立案、智能文书填写、便民储物柜等便民自助服务设施
5、建设异地阅卷和异地送达系统
拓展纠纷调解路径
1、制定调解员选任、管理考核办法,聘请13名专职调解员,调解案件9408件
2、搭建14个诉调对接平台,通过“总对总”平台诉前调解纠纷974件
3、以人民法庭为依托,对接37个基层治理单位,化解纠纷303件
4、对涉及困难群体等权益保护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司法救助9件15人
紧抓信访工作实效
实行“3个1”机制压实信访工作责任,坚持定期调度、闭环管理。
1、院领导班子带头包保化解积案,参加全县信访研判30余次、会商案件200余件
2、全流程预警评估各环节信访隐患30余条,减少“新访”
3、建立涉执信访接待制度,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12件,化解95件
4、将重点案件提请上级法院异地管辖,成功化解马某某信访案件
5、严厉打击违法信访行为,依法审结赵某某、姚某某等人涉刑事犯罪案件
6、信访“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交办案件24件全部办结,办结率100%,化解23件,化解率95.83%,化解数量居全市基层法院首位,化解率居全市法院前列。
三、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凤阳高质量发展
全力创优营商环境
1、建立企业破产府院联动等3项机制
2、会同县财政局制定《企业破产费用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办法》,制定《规范破产案件管理人选任工作意见》
3、受理破产案件12件,审结11件,营商环境“办理破产”指标居全市法院前列
4、审理某石英砂公司和某粮油公司2起“执转破”案件,涉及债权8199万余元,化解执行案件79件
5、盘活京都物流等“僵尸企业”,参与化解中都文旅城历史遗留问题
6、办理长三角区域法院执行委托事项842件
聚能保障企业发展
1、审结涉企业股权纠纷等案件2092件
2、审慎实施查扣冻措施,办理涉企诉讼保全案件195件,引导企业走出困境
3、为人人家集团、南玻公司等项目建设提供司法保障
4、走访拓美威铜业、鸿德铝业等企业,召开座谈会,为企业答疑解惑、减负纾困
深化平安法治建设
1、建立“一村一法官”机制,“双提升”入村走访全覆盖
2、调解公益诉讼案7件,回应群众关切问题
3、加强与教育、检察等部门协作,发出涉未成年人案件司法建议3份
4、选派9名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18次,邀请学生观摩庭审、聆听讲座
5、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涉未成年人典型案例
6、投身文明创建、疫情防控、防溺水等志愿服务活动2320余人次
7、71名干警结对帮扶197户脱贫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四、压实司法责任,推进审判能力现代化
优化审判工作机制
1、修订《审判流程管理办法》,出台《民商事案件分案办法》
2、建立“1+1传帮带”机制,组建“666办案团队”
3、修改诉前鉴定办法,修订《专业法官会议工作规则》,细化35类讨论案件范围
4、健全《审委会工作规范》,细化案件讨论范围
5、开展“发改案件”自评与互评58件,一审判决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1.45%,同比下降0.41%
完善审判监管体系
1、制定法官、法官助理、辅助人员考核办法,落实法官员额动态调整、配套保障机制,遴选员额法官3名
2、压实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职责,将“四类案件”细化为41项具体情形
3、启动院长监督程序,对生效的4件民事案件再审
深化智慧法院建设
1、集成扫描中心、送达中心、智能卷宗管理中心一体运行,建成使用智能中间库系统,全条线运行无纸化办案。
2、建设智能风险预警系统,自动识别预警案件风险
3、全省首家应用智槌系统开展网拍辅助工作
4、建成3套互联网法庭,云端开庭审理案件
5、制定《电子档案管理规定》,数字化扫描卷宗106.72万页,实现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
6、深度运用法信检索等智能化辅助平台,网上审签、网上收发文全覆盖
五、加强自身建设,打造过硬法院队伍
突出政治引领
1、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开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家谈”系列专栏,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2、开展中心组集体学习12次,交流研讨24人次,组建2个青年理论学习小组
3、举办“庆七一攀高峰勇争先环保行”主题党日活动
4、赴红色教育基地缅怀先烈、重温党史,激发奋进力量
5、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对人民法院的绝对领导
6、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向县委、县委政法委报告信访工作、公证参与执行等工作,均受到高度肯定
激发内生动力
1、出台“司法警务辅助人员绩效考核办法、晋级晋职办法”,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2、加大年轻干警培养和任用力度,晋升29名干警职级
3、开展“强素质练本事、提能力勇争先”培训月活动,组织法警实战化体技能训练
4、举办4期“法官大讲堂”,邀请省高院及市中院法官授课
5、构建“党建+执法办案”引领机制,举办“提质增效 奋进新征程 司法为民 喜迎二十大”执法办案竞赛
6、干警常态化加班加点,开启“5+2”、“白+黑”模式,人均办案数达339件
7、打造精品审判案例,1篇案例入选滁州市保护中小投资者典型案例
严明纪律作风
1、开展“作风能力建设提升年”活动,确定28项具体内容,细化96条任务清单,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
2、院机关纪委对“三重一大”事项以及立重点岗位,开展审务督察10余次,制发督察通报7份,督促整改4类具体问题,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谈话提醒、批评教育5名干警
3、全院干警每月填报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落实情况,记录信息28条
六、规范权力运行,自觉接受各界监督
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
1、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落实规范性法律文件报备,强化人大政协建议、提案办理
2、向县人大报告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工作,9名员额法官围绕履职情况向县人大作述职报告、接受评议
3、制定代表委员联络工作方案,落实“一代表一联络人”制度,获得县人大高度评价,开展上门走访、发送联络工作短信,邀请旁听庭审、见证执行、调研座谈等58人次
认真接受检察监督
1、支持、配合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共同维护司法公正
2、落实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工作机制,列席审委会5次,讨论案件7件
3、认真办理各类检察建议,对检察机关建议和抗诉的8件生效民事案件,依法再审
4、对2名持假“欠条”提起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以虚假诉讼罪判处刑罚,维护司法权威和公信力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1、依托司法公开平台,网上公开审判流程信息7863件、执行信息1872人次
2、12368诉讼服务热线提供信息查询、法律咨询8170人次
3、会同县司法局等部门选任并报请县人大任命72名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541件
2023年工作安排
一、聚焦思想铸魂,进一步强化政治建设
二、聚焦审判职能,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
三、聚焦司法为民,进一步回应多元需求
四、聚焦服务大局,进一步保障改革发展
五、聚焦司法改革,进一步优化审判质效
六、聚焦能力作风,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