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联络动态 代表委员特约监督员入口 工作纪实 代表委员特约监督员专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代表委员看法院
巡回审判公益诉讼 法治守护绿水青山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8日  点击数:273

“现在开庭……”法槌声响清脆有力。2021年4月26日上午9时,南谯区人民法院组成7人合议庭,由副院长岳克敏担任审判长,在南谯区大柳镇大柳社区开展巡回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一起滥伐林木民事公益诉讼案。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村镇干部、种树大户等60余名社会各界群众代表旁听庭审,零距离、面对面接受一堂生动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法治教育课堂。


巡回法庭 法治守护美丽家园


2018年3月底,丁某以17000元价格购买史某位于滁州市南谯区大柳镇某处的松树、杨树、麻栎树等树木,并约定由丁某办理采伐证。2018年4月底,丁某在未办理采伐证的情况下将所购买的树木全部砍伐。经鉴定,丁某无证采伐松树、杨树、麻栎树合计株数为1020株,立木蓄积46.92立方米。2020年5月,南谯区人民法院一审以滥伐林木罪,依法判处被告人丁某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宣告缓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一万二千元。

此次公益诉讼起诉人南谯区人民检察院认为,丁某滥伐林木的行为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价值3.366万元/年,为恢复生态损失需补植高1.0m-2.0m的水杉3060株,株行距2.0m*3.0m,整地规格为0.5m*0.5m,向南谯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赔偿因滥伐林木造成的两年生态价值损失费67320元,承担鉴定费用500元,并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公开赔礼道歉。

庭审中,合议庭围绕案件争议焦点,依次进行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一系列庭审程序,整个过程严谨有序、条理清晰,并从滥伐林木触犯的法律、应担负的责任、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讲解相关法律法规,让被告及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滥伐林业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和法律责任,生动、鲜活、真实,引导教育广大群众直观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将保护生态环境理念以能动司法的方式深入乡村、深入民心。

以案释法 将法治播种群众心中

庭审结束后,法官趁热打铁,现场向群众们发放民法典等法治宣传资料,耐心接受法律咨询、并专业讲解答疑解惑,切实帮助群众提高法律意识,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为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法院队伍教育整顿,推进新时代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法官和干警们还积极邀请群众填写教育整顿调查问卷,现场征求意见建议。一旁参与旁听的陈大姐、李大爷真诚地向法官感慨道:“今天现场直播式的“以案说法”,让自己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也更直观地了解了法院审理案件的程序,为你们点赞!”“真是头一回听说伐树还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和法律代价,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法律、保护环境,这样的看得见、听的见的家门口法治教育课堂,太让人印象深刻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森林资源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生态、社会和财产的多重属性和价值,不仅属于林权所有人,更属于国家和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一位公民都应将绿色发展理念牢牢根植心中。下一步,南谯区人民法院将依法审理,有力维护国家森林生态安全,用心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为建设绿色美好南谯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据悉,本案将择期宣判。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人大网 | 中国政协网 | 中国法院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每日更新
  • |
  • 访问统计
  • |
  • 网站地图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472号
  • 邮编:230011
  • 电话:0551-65569999
  •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1020874
  •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