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联络动态 代表委员特约监督员入口 工作纪实 代表委员特约监督员专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活动报道
全国唯一!南谯法院商会调解工作在全国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7日  点击数:192

2021年7月27日上午,全国商会调解工作推进会在合肥召开,全国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鲁勇,安徽省副省长、省工商联主席王翠凤,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人社部等领导出席会议,各地方工商联、商会、商会调解组织代表参加会议。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法院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基层法院受邀出席并做经验交流。

会上,南谯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冯春以《打造“三金”模式 助力商会调解 优化“亭满意 谯头堡”营商环境 》为题向大会汇报了该院商会调解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近年来,南谯区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以问题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共建“金招牌”、挖掘“金点子”、用好“金钥匙”,强力推进商会调解,助力民营经济纠纷高效化解。

一、先行先试、深度融合,共建商会调解“金招牌”。2018年7月,该院率先试点引路,与滁州市总商会合作,挂牌成立商会调解工作室,推进商会调解与法院诉调有机衔接,构建起在商崇法与在法言商、法律规范与商业规则相结合的解纷模式。商会调解工作室进驻以来共接待咨询2万余人次,化解涉企纠纷1280件,占该院受理商事案件总数34%,委派调解成功率92%,调解案件标的额1.42亿元。2020年7月,作为试点法院,该院全力推进工商联调解平台与法院调解平台总对总全国首批试点对接工作,实现了以全流程再造、全平台贯通、全天候服务为核心内容的商会解纷平台全面上线。通过一年多有效对接和运行,法院调解平台推送至工商联平台诉前调解案件611件,调解成功603件,商会调解约70%调解成功案件在4天内办结,企业诉讼成本和时间成本大大缩减。随着商会调解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一大批中小企业主动上门寻求服务。该院积极推动“网上工商联”与“智慧法院”对接,完善在线调解、在线立案、在线司法确认等功能,增强线下与线上功能的互补联动,商会通过音视频“跨域”解纷239件,为化解涉企纠纷开辟了新的渠道。

二、创新机制、多元联动,挖掘商会调解“金点子”。滁州市总商会有17000多家会员单位,聚集着各行业领域,在化解民营经济领域纠纷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商会调解员在调解中注重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为宗旨,以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为突破口,利用行业商会的专业性、权威性,通过“行内人”身份、内部协调协商形式,起到了“行内人管行内事、商人纠纷商人解”的独特效果。创新“1+N”调解模式,即商会调解+员额法官/会员企业/速裁团队模式,指派民商事法官与商会调解员“一对一”结对,对调解成功案件根据当事人意愿制作调解书,赋予调解书强制执行力,对调解无果的纠纷通过民事速裁程序快速裁决,确保涉企纠纷“进了这扇门,问题全解决”,有效提高了商事纠纷调处的效率和权威。同时联合党委政府率先设立优化营商环境巡回法庭,在街道综治中心创新嵌入“微法庭”,主动延伸司法功能,深入民营企业开展亲商助企法律体检,提高商会调解在企业中知晓度。定期开展送法进商会、进企业、进园区活动,帮助企业规范自身行为,引导企业把控法律风险。

三、立足长效、激发活力,用好三把“金钥匙”。商会调解工作室设立以来,该院多次对商会调解员开展培训,提升调解员专业和法律素养,并多次与工商联召开联席会议,就涉诉纠纷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法律问题,向工商联提出相应司法建议。通过主动协调对接,滁州中院联合工商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企业矛盾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的意见》等20项配套制度,对民营经济领域纠纷诉前化解案件类型、平台建设、程序制度等作出详细规定,增强商会调解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落实好商调委补助经费和调解员补贴经费,完善“以案定补”机制,鼓励商会调解员以全面履行调解结果为目的,制定调解方案,提高调解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商事纠纷自动履行达案件总数近四成,为优化营商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人大网 | 中国政协网 | 中国法院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每日更新
  • |
  • 访问统计
  • |
  • 网站地图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472号
  • 邮编:230011
  • 电话:0551-65569999
  •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1020874
  •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