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诉讼是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参与民事诉讼的基本要求,也是确保司法公平公正的应有之义。近日,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法院主动亮剑,对故意伪造证据、严重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当事人作出罚款20000元的决定,坚决打击不诚信诉讼行为。2019年以来,南谯区法院全面推行诚信诉讼制度,共对7起案件当事人等诉讼参与人的不诚信诉讼行为处以司法制裁,其中对3人处以罚款、1人处以司法拘留,对4件涉嫌虚假诉讼的案件依法移送审查,全力营造良好的司法审判环境,构建诚信诉讼司法氛围。
一是强化源头治理,构筑诚信诉讼防线。探索推行在立案阶段让诉讼参与人签署《诚信诉讼承诺书》,明确告知虚假诉讼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引导和约束诉讼参与人诚信诉讼;审判执行过程中,严把证据事实关口,对存在疑点的环节,多问、多听、多查,加大对不诚信诉讼的防范力度,从源头上打击不诚信诉讼行为,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是强化依法惩戒,厘清诚信诉讼责任。重视加强对不诚信诉讼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遵循责罚相当原则,对诉讼过程无实质影响的,进行口头警告并在裁判文书中予以训诫;对虚假陈述、隐瞒客观事实,不知悔改、无视法律权威的,依法予以罚款或拘留;对恶意串通、虚构事实、伪造或隐瞒重要证据等不诚信诉讼行为,对诉讼秩序或司法公正造成严重损害,抑或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是强化审判引领,完善诚信诉讼机制。落实审判管理监督主体责任,依法严格审理民间借贷、经济合同等重点案件领域,常态化开展业务能力培训、案件研讨,提升法官对于不诚信诉讼行为的甄别意识与甄别能力,鼓励诚信交易,严惩商业欺诈、恣意毁约等失信行为,对不诚信诉讼行为,加强与公安、检察、司法行政机关以及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形成防范与惩戒不诚信诉讼的联动机制,强化各类市场主体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责任意识。
四是强化法治宣传,营造诚信诉讼氛围。坚持诚信为先的司法价值取向,利用巡回审判、庭审直播、微博微信等途径不定期发布关于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滥用诉权等不诚信诉讼行为的典型案例,向社会公众普及不诚信诉讼的新类型、新表现及新措施,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引导,增强人们自觉进行诚信诉讼的行为意识。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弘扬诚实守信的正面典型,积极营造人人抵制不诚信诉讼的氛围,共同构筑良好诉讼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