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通电话的沟通、历时半年的调解,用一颗真心平息纠纷,化解当事人心中的“心结”!近日,南谯区人民法院诉前调解中心,当事人邹某握着调解员的手,不停地表达感谢:“实在太感谢您们了啊,谢谢!”
2016年9月,因工程建设需要,鲍某向邹某租赁挖掘机,双方签订协议并约定好租赁费用。工程结束后,2万余元的租赁费鲍某却迟迟拖欠不给,邹某多次催要无果后,向南谯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耐心调解 恒心坚持
2019年12月间,该案被依法引入南谯法院诉前调解中心人民调解员黄翠荣的手上,她第一时间向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当首通电话联系到被告鲍某时,他激动表示:“这笔钱我不愿意给,也不该我给!”强硬的态度和情绪,敏锐的黄翠荣迅速认识到要想化解该案矛盾,还需要再仔细了解案情,理清背后的原委。当面调解、电话调解,辗转3个案外人、一遍又一遍的沟通,黄翠荣充分听取双方陈述,摸清案件症结所在,与鲍某摆事实讲道理,并结合实际为双方当事人提出合理建议。带着这样的“执着”与“坚持”,这场快半年的案件终于取得结果,鲍某表示愿意履行义务,最终双方达成协议,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一面锦旗 一种肯定
当租赁费用真正交到当事人的手上时,邹某十分惊喜和惊讶:“我真的没想到,4年了,这笔钱我还能拿回来!我都想放弃了,但忍不下这口气,这么小的一笔钱没想到你们还这么付出与坚持!”5月26日,邹某将写着一面“为百姓排忧解难,做人民满意公仆”的锦旗送到了调解员的手上,瞩目的烫金大字饱含着邹某的信任与感谢,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黄翠蓉笑着表示到:“案件虽小,也彰显法律公平和正义,若解决不当,可能会造成更大矛盾,我们人民调解员的工作就是要用‘心’出发,维护群众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