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工资涉及到群众的直接利益,工人们勤勤恳恳付出劳动,却拿不到自己应得的酬劳,这是他们最大的“揪心事”。近日,南谯区人民法院调解员用自己的耐心、用心、贴心,成功化解了4起劳动合同纠纷案。
2020年4月,被告张某承包了滁州某小区工程项目,原告张某平、郭某、盛某、伏某四人在该工程工作。工程结束后,被告仅仅支付了原告们部分工资,剩余106480元被告一直没有支付。原告们多次想要向张某催要,但都无法联系到张某本人。无奈之下,原告们向南谯法院提起诉讼。
2021年4月初,该案被委派到南谯法院诉前调解中心,分配至人民调解员朱印美手中。她第一时间翻阅卷宗,并积极联系原、被告双方了解案情,可被告张某不仅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也没有确切居住地址。对此,她又积极向被告申请添加为微信好友,虽然多次都被拒绝,但朱印美并没有就此放弃。4月13日清晨5点40分,事情也终于出现了转机,被告张某通过了朱印美的好友申请。6点20分,刚刚醒来的朱印美难掩激动之情,立刻在微信上核实了被告的身份信息,确认是张某本人后,她直接切入主题,询问被告现在身处何处,能否到场参与现场调解。经被告自述,因妻子生病,他已回到湖北老家照顾妻子,无法参与现场调解,且自己手上没有足够的钱,无法一次性支付全部欠款,说完话,被告又再次消失在屏幕之后,不再回复朱印美的消息。此后几天,朱印美多次拨打微信电话,在微信上给被告留言,被告都只会在清晨5点左右断断续续回复几句。朱印美摸清这一规律后,每日清晨提前起床,只为与被告沟通案情。考虑到双方的实际困难,朱印美积极的“出谋划策”、用心调解,一方面耐心细致地给被告释法明理,希望被告体谅农民工维持生计的不易;另一方面也向原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他们理解被告家庭的难处。数次地真心沟通,朱印美的认真负责也打动了被告,终于同意调解员进行线上调解。4月23日清晨6点,朱印美在微信上与被告敲定了线上调解的时间,并悉心指导被告注册“多元调解”微信小程序,提醒他一定要按时参与。
隔日,被告如约参与了线上调解,原、被告双方“线上”对话,并就还款金额及方式达成一致协议,双方“隔空言和”。看到大家脸上如释重负的笑容,朱印美感慨道:“大家都不容易,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我希望双方都不要因为此事产生嫌隙,学会多多体谅对方,生活不易,积极沟通解决矛盾才是最佳选项。”
多元调解,调解的不止是金钱纠纷,还要调解矛盾双方因纠葛而产生嫌隙的心灵。下一步,南谯区人民法院将继续用真心、奉真情,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实事,助力打造和谐美好新南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