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联络动态 代表委员特约监督员入口 工作纪实 代表委员特约监督员专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活动报道
【媒体聚焦】江淮法治:凝心聚力优化营商环境 全心全意推动案件执行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8日  点击数:458

近年来,安徽省法院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以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灵活运用执行措施,集中发力塑品牌,精准服务求实效,着力打造“市场有力、法院有为、企业有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近日,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主办的《江淮法治》杂志对合肥高新区法院法官奔波700里,化解技术纠纷,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进行了报道

原文如下:


异地勘验 现场调解 

困扰两企业四年之久的技术委托开发合同纠纷终化解

近日,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民一庭李楠法官团队审结了一件技术委托开发合同纠纷案件。办案人员来回奔波700里,前往实地勘查案涉机器设备,并通过耐心释法说理,最终促成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引导企业树立遵守合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理念,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2018年年底,合肥某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制造公司)与合肥某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设计公司)签订合同。合同约定,设计公司为制造公司完成相关半自动插片生产线设计及设备制作的主题设计,并约定了交付成果。合同签订后,制造公司向设计公司支付开发费用,但设计公司未按约交付相关设计成果,制造公司遂起诉至法院,要求设计公司返还设计费及相应利息,并支付违约金。


设计公司认为,其已按照协议约定,开始了项目的研发,并先后生产三台样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在项目后续开发过程中,遇到了行业中无法克服的技术困难,致使项目无法继续推进。设计公司表示,为推进涉案项目的研发,其先后投入大量成本,因客观技术不能造成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制造公司不仅不能归责于己,更应该合理分摊支出的费用。设计公司遂提出反诉。


庭审期间,双方关于项目研发的进程、交付验收等各执一词,矛盾分歧较大,承办人多次谈话、开展调解工作都无法推进案件的进展。经过梳理,承办人发现本案的争议焦点问题在于设计公司遇到的研发困境是否属于无法克服的技术难题。由于设备运行的图片及视频无法直观地说明研发的症结所在,考虑到案涉具体技术问题,且项目相关设备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某工厂,为了厘清双方责任,办案人员决定前往现场实地勘验,并通知双方技术人员到场就技术问题充分说明。

在充分了解案情的基础上,承办法官认为双方公司经营状况、信用基础良好,如果因此案牵扯过多精力,不利于企业正常发展,于是承办法官结合现场勘验的情况,进行现场调解,经过充分地说理释法,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协议签订后,双方当事人均及时履行,困扰两企业长达四年的纠纷终于得以圆满化解。


法官说法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角。创新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必须发挥好法治的保障作用,让遵纪守法的企业不吃亏,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合肥高新区法院将持续实施知识产权最严格保护,全力提升审判质效,助力市场主体更好地释放创新活力,努力以高质量司法助推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人大网 | 中国政协网 | 中国法院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每日更新
  • |
  • 访问统计
  • |
  • 网站地图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472号
  • 邮编:230011
  • 电话:0551-65569999
  •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1020874
  •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