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立案庭的工作人员进小区入户送达开展诉前调解工作的场景。
原来,大通法院立案庭受理了某小区77件拖欠物业费系列案,因涉案小区业主联系方式不明、部分业主消极应诉等多种原因,通过电话、语音电子送达后仍有44户涉案业主一直未能联系上。为了缩短审限,节约司法资源和司法成本,立案庭决定利用午间、晚间大部分业主都在家的时候上门集中送达。
法院送达人员先到该小区的居委会、物业公司了解了当事人的有关情况,按照小区平面示意图,穿梭在没有电梯的楼道,挨家挨户的爬楼送达诉讼材料并进行记录。然而,送达的工作并不顺利。烈日炎炎,敲开了门后,听到物业公司起诉,有的当事人拒绝接受材料、边说风凉话边把工作人员拒之门外,有的当事人一开门就喋喋不休大倒苦水;有的咨询各种法律问题,称不知者无罪;也有路过的居民驻足观望,议论纷纷……工作人员在门外讲解相关法律规定,签收诉讼材料的法律意义,告知他们积极应诉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应积极地向法庭提供详实证据,部分业主表示理解:“唉!其实就是因为物业服务不到位,我们业主赌着一口气激化了矛盾。”对于不在家的业主,逐一在其门上张贴通知。
最终,经过工作人员2天的努力,12户业主主动联系物业公司补缴了费用,29户业主正在法庭的主持下积极调解中。同时,法官也将入户收集记录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物业服务公司,该公司表示将提高服务质量接受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