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正在北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泗县泗城镇花园井社区党总支书记岳喜环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激动地说:“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洋溢着深厚的为民情怀,听后让人倍感温暖、信心满满。”
从事基层工作30余年,岳喜环一心一意为民服务,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担任社区书记以来,她始终关注基层发展,尤其是人才振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岳喜环提交的一份《关于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引起媒体关注。
岳喜环介绍,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快速推进,如何合理引导城市人才下乡,积极培养本土人才,优化乡村人才结构,打造一支扎根乡村,科学、务实、高效的发展队伍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基层的现实条件让‘优质人才’望而却步,造成人才短缺,人才引进机制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到位、流动机制不灵活,部分乡村人才难以进入当地部门选人用人的视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存在人才‘招不来’‘留不住’‘上不去’的问题。”
因此,她建议,多举措引进大批懂技术、懂市场、懂农业的专门实用人才,让曾经“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来”,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不断完善奖励办法,提高其收入水平。同时,建立“户籍在外人才资源库”,通过“项目、亲情、政策”吸引人才回乡创业,打通人才与家乡的双向服务通道,使一些在外人才有服务家乡的平台,提高人才集聚程度,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此外,依托农业院校、科研单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平台,分层次、分领域、分方向实施定向分类培养,重点加大高精尖端、技术创新等高端型人才以及“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特别是增强乡村人才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发掘和选育一批受教育程度高、思维活跃、有拼劲闯劲的生产能手和经营能人,强化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