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刘秀云:关注教育新业态,筑牢青少年意识形态教育新阵地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国家的未来命运系于青少年,而青少年时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城一中副校长刘秀云认为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意识形态教育,强化阵地意识,对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加强青少年意识形态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责无旁贷,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责任在肩,理所当然必须牢牢把握这一阵地。”刘秀云说。
刘秀云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阵地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对青少年施以教育的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家长和学校的老师,教育巨大的市场诱惑,使得各类培训机构遍地开花,线上教育如雨后春笋,教育的内容日益驳杂,从事教育的人员日益混杂,意识形态教育形势令人担忧。
刘秀云建议,应针对线上线下教育机构实行严格准入制度。教育主管部门严格线上线下机构准入制度,提高准入门槛,并对已准入的机构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管。
对线上线下教育从业人员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国人重视子女教育,家长为子女成才不惜重金。这种想法和做法,为一些人通过办教育机构赚快钱赚大钱提供了施展的舞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刘秀云建议对教育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甄别、清理和监管,确保让具有正确的意识形态的人引导学生成长。
对线上线下的教育内容加强监督和管理。刘秀云指出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线上教学和线下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的监管问题,更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为此,刘秀云建议,教育等相关部门对线上线下教育,包括教材教学内容、生涯规划、心理指导、兴趣特长培训、升学指导、励志教育等影响到青少年意识形态形成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加强监督和管控,要确保青少年意识形态教育阵地的纯洁性、先进性,真正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