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院代表委员联络平台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首页 联络动态 工作纪实 代表委员特约监督员专栏 代表委员特约监督员入口 地方联络平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联络动态 > 各地快讯 各地快讯
四级人大代表看执行!巢湖法院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夯实民意基础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1日  点击数:549

4月23日,全国人大代表、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保春,省人大代表、合肥论坛CEO汪海,省人大代表、合肥市庐剧院院长段婷婷,省政协委员、安徽中鑫继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强,巢湖市人大人选工委主任黄银萍到巢湖法院视察指导“江淮风暴”执行攻坚工作。巢湖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凌岩,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许永友,执行局局长高家鹏等陪同视察。

潘保春一行实地视察了巢湖法院安检室、诉讼服务中心、审判区和执行指挥中心,听取了执行指挥中心建设和应用情况的汇报,观看了远程指挥两起案件单兵执行过程。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凌岩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通过调研为巢湖法院执行攻坚工作鼓与呼表示感谢,同时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并从紧紧依靠党委、争取多方支持、创新工作方法、抓好队伍建设、加强舆论宣传五个方面就巢湖法院执行攻坚工作情况作了汇报。

与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充分肯定了巢湖法院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取得的突出成效,对巢湖法院建立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覆盖面广、反应迅速的执行指挥查控平台及执行指挥中心表示赞赏,对巢湖法院首推“一人一案一账户”案款管理制度、执行悬赏制度,实施“江淮风暴”“夏日雷霆”“冬日融冰”系列专项执行行动等创新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

潘保春指出,巢湖法院执行工作成效明显、可圈可点,特别是在全省首创“数字电视+司法曝光”模式,通过官方网站、微信以及人流集中区域的大屏幕等平台向社会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构建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失信惩戒大格局,在全社会营造了“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有力促进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他希望巢湖法院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攻克“执行难”强大声势,以案释法、寓教于乐,使广大群众在增强自身法律意识的同时,深刻认识到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严重后果。

“巢湖法院非常重视人大代表履职工作,为你们点赞!”汪海认为,巢湖法院执行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法官的公正司法、依法裁判,“巢湖法院法官能够在判决中给败诉方讲理、释明,帮其解开心结,让原告赢得有道理、被告输得服气!”他建议巢湖法院选取正反典型案例深入挖掘,褒扬诚信、鞭笞失信,营造全社会理解执行、支持执行的浓厚氛围。

“执行工作不是粗活,而是一门艺术。通过观摩一线执行,我切身体会到了法院执行工作的难度和力度,干警们为兑现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作了很多努力。”段婷婷认为,巢湖法院执行行动部署周详、程序规范、专业高效,既充分体现了人性化,又彰显了法律的尊严。

徐强对巢湖法院执行指挥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了点评,并建议巢湖法院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技术,拓展执行指挥中心功能,全面提升执行质效。

黄银萍结合对巢湖法院工作的了解指出,巢湖法院在安徽高院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一系列攻势凌厉的“江淮风暴”执行攻坚行动,执结了一大批社会关注度高、老百姓呼声迫切的执行难案和要案,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她希望巢湖法院继续扎实有效地推进执行工作,在优化法治环境、完善社会诚信体系上有更大作为。

近期以来,全国、省、合肥市、巢湖市四级人大代表先后莅临巢湖法院,考察调研、视察督查执行工作。

4月16日下午,安徽大学法学院院长、省检察院专家咨询员、合肥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委员郭志远在调研时指出,破解“执行难”贵在得“法”,巢湖法院始终坚持党委领导,建立了由28家市级部门组成的执行联动网络,全方位、全地域合围失信被执行人;强化系统思维,坚持落实主体责任与加强部门配合并重,推行“1+1+1+N+X”团队化执行作战模式,组成司法惩戒警务保障团队,大大提高了执行效率;多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见证执行,对失信被执行人集中实施曝光和联合信用惩戒,有效震慑了“老赖”们的嚣张气焰,极大地增强了执行工作的宣传效果和全社会对法院执行工作的理解认同。

凌岩表示,巢湖法院将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研指导法院工作当成动力,着重抓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和建议的落实,继续加大执行力度,不断创新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的方式方法,提高执行工作透明度,夯实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民意基础,打通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人大网 | 中国政协网 | 中国法院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每日更新
  • |
  • 访问统计
  • |
  • 网站地图
  • 地址:安徽省合肥是长江西路472号
  • 邮编:230011
  • 电话:0551-12368
  •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1020874
  •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